新闻焦点

我室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1-12-13  浏览次数:

12月11日,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实验室研究进展、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开放交流和平台建设等重大事项。学术委员会委员出席线上会议,党委书记李兴旺代表学校致辞,副校长韦革宏主持会议,科研院负责人及实验室全体固定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在我校线下会场参加会议。

线上会议现场

党委书记李兴旺向出席会议的各位委员致以热烈欢迎,对各位委员为实验室发展建设提出宝贵意见表示诚挚感谢。他表示实验室是我校合并组建以来获批的唯一国家重点实验室,凝聚了学校和科研人员的大量心血,为加快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和发展,学校通过“双一流”学科群建设、研究生指标配置、相关优势科研力量的整合、科研条件改善等方面推进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希望实验室充分听取并吸收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做好顶层设计,进一步凝练方向,聚焦关键科学问题,谋划 “十四五”建设发展,尽快取得更多原创性的重大成果,为旱区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1.jpg

党委书记李兴旺致辞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做了2021年工作报告,从研究进展和科研成果,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平台建设和整合重组等方面汇报了实验室一年来的工作,分析了仍面临中青年领军人才不足、承担重大科研任务不够、重大科研成果产出不足等问题,同时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推进重组工作、重大研究成果产出、重大科研任务争取等方面提出了2022年工作思路。随后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郭军教授、马闯教授、李明军教授和毛虎德副教授分别做了代表性科研进展汇报。

2.jpg

实验室主任康振生院士做工作报告

在听取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报告和代表性科研进展汇报后,学术委员会各位委员进行了讨论咨询,一致认为实验室2021年科研成果丰硕,在小麦抗旱、苹果糖生物学、条锈菌致病机制等基础生物学领域成效突出,在服务国家农业生产方面贡献了“良种”和“良方”。同时建议实验室进一步聚焦研究内容,围绕旱区主要作物和逆境因子、气候变化对旱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布局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分子设计育种与常规育种的有机结合,为旱区乃至全国贡献更多的优良品种;以科学研究为导向,立足培养和精准引才并重,进一步构建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协同攻关团队。

一年来,实验室在基础理论研究、服务农业生产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4篇,其中影响因子10以上23篇,影响因子5以上167篇;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1项,已通过答辩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1项、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通过国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5个,其中小麦2个、玉米3个;自主选育的苹果新品种“秦脆”转让1200万元,刷新了我国苹果新品种转让费全国最高纪录;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三位一体”精准防控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

3.jpg

会场

分会场会议一角_副本.jpg

分会场会议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