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系列学术报告(六)

作者:  来源:国际交流中心104会议室  发布日期:2023-10-11  浏览次数:

报告时间:2023年10月13日14:00

报告地点:国际交流中心104会议室

报告题目1:核盘菌子实体发育调控及其与大豆互作研究

报告人:潘洪玉

报告题目2:林下三七科技创新与应用

报告人:朱书生

报告题目3:新疆寄生性种子植物列当的分布、种类、危害及防治

报告人:赵思峰

报告题目4:水稻基础抗性的解析

报告人:刘俊

报告题目5:我国双生病毒的发生及致病机制研究

报告人:青玲

报告题目6: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

报告人:陈立杰

报告题目7:真菌病毒资源挖掘、传播特性及实践应用

报告人:谢甲涛

报告题目8:副新翅类昆虫系统发育与演化

报告人:李虎

报告题目9: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抑制植物抗病毒反应的分子机制

报告人:程晓非

报告题目10:重大入侵生物红火蚁监测与控制关键技术

报告人:侯有明

报告人简介:

潘洪玉:吉林大学唐熬庆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省教学名师,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吉林省第四批高级专家,吉林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长春市第五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任教育部农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高校农林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学位委员会第三届和第四届农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玉米国家工程实联合验室主任、吉林省资源微生物研究工程中心主任、吉林省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植物保护重点学科带头人、吉林省第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人才团队带头人、吉林省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植物病理学学会化学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植物病原真菌分子生物学与抗病基因工程研究。现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近几年来,在《mBio》、《mSystems》、《Plant Cell Reports》、《Plant Disease》等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6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6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朱书生:云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现任云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云南省委副主委、云南省植物病理重点实验室主任,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云南省“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围绕高原特色作物重大病害,开展“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境多样性”控制病害的理论和技术研究,为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供支撑。近5年来,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在Scien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Molecular Plant, mSystem等期刊上发表国际论文7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颁布1项国家标准和3项地方标准。利用生物多样性理论创新的林下中药材体系、物种多样性控制病害技术体系在西南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生态农业的发展和边疆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排名第14)、一等奖(排名第7)和中国发明协会科技助力脱贫专项奖(排名第2)及云南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科技人员等奖励。

赵思峰: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届、十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第十届、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新疆植物保护学会第十届、十一届副理事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战略咨询科学家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专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药生产许可审定委员会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药生产许可审查专家、新疆绿洲农业病虫害治理与植物保护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致力于解决新疆干旱绿洲区农作物病害种类鉴定和识别能力不高、缺乏有效防治措施和技术以及职工群众对农作物病害识别和防治能力不足等瓶颈问题,在主要农作物病害鉴定、病害流行规律调查、防病新产品研发和农作物病虫害安全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 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1项国家星火计划课题,7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课题。发表论文190余篇,主编专著2部, 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著作1部, 授权国家发明5项, 制定地方技术标准2项。

刘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年8月至2006年12月在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做博士后/项目科学家。2012年2月入选中科院“****”高层次引进人才,2013年8月回国工作。2021年2月以“杰出人才”引进入职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曾获“中科院优秀博士生导师”和“中科院优秀百人”称号,2022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现任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高级编委以及Phytopathology Research执行主编。主要从事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领域的研究,揭示了水稻、大豆等几种重要作物病害的发生机制,在稻瘟病的发生、大豆灰斑病致病机制以及植物与细菌互作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近年来,致力于研究植物细胞膜上的模式识别受体识别病菌的分子机制,并在病菌分泌蛋白致病机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以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EMBO Journal、Plant Cell、Molecular Plant和Cell Reports等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1项。

青玲: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植物病毒遗传变异、致病机理及绿色防控研究,先后主持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项目及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LoS Pathogens、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等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5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

陈立杰:陈立杰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线虫病害及生物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植物保护专业学位带头人,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教学委员会、生物防治专业委员会和线虫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大豆产业协会食用豆生产分会理事、大豆专业委员会委员,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和科研近30年,在植物线虫分类和多样性研究方面、植物线虫病害的生物防治以及线虫与寄主互作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省市科研课题50余项,荣获中华神农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得国家发明授权30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他作者论文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和教材20部。曾获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教学奖和教师基金,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教学名师,省高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荣获沈阳市“优秀研究生导师”“优秀科技工作者”“巾帼十佳建功尖兵”和“沈阳市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谢甲涛: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农业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现任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减病毒科、双分病毒科分类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病理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植物病理学会秘书长。研究方向为真菌病毒组学、真菌病毒多样性及其与寄主互作,致力于利用真菌病毒绿色防控作物真菌病害的相关研究。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PLoS Pathogens、Journal of Virology、Virology、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等期刊上发表病毒相关论文14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等7项真菌病毒相关的研究课题,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3项。

李虎: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领军教授 B 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多样性与演化、系统发育基因组学、重要农业昆虫遗传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机制等方向的研究。兼任农业农村部作物有害生物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中国昆虫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9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和中国昆虫学会第九届青年科学技术奖,2021 年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近五年,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Systematic Biology、Systematic Entom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 40 余篇。作为骨干成员,所在的“普通昆虫学”课程和教学团队获评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教育部昆虫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以及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程晓非:东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院长,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与病原互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第三届农业科技界别主任,智慧农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骨干,寒地粮食作物品种改良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骨干,东北农业大学第八届教授委员会委员,《Virology》、《Frontiers in Genetics》、《大豆科学》编委。主要围绕大豆、马铃薯等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上的病毒病害开展研究,先后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国家优青),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B 类),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与发展专项资金青年人才支持计划,东北农业大学东农学者计划“杰出学者”、“学术骨干”等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各类基金20 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Plant Cell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SCI 检索论文 60 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17.569,论文被 Cell、Nature 等期刊引用1600 余次。授权国家专利 3 项;参编著 3 部。获加 拿 大 NSERC Visiting Fellowship Award、中国作物学会人才培养专业委员会第二届金陵青年论坛一等奖、2022 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侯有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福建省“双百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层次A类人才。兼任闽台作物有害生物生态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教育部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福建省昆虫生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昆虫学会理事长,担任《生物安全学报》副主编,《Crop Health》《昆虫学报》等编委。领导的团队分别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团队负责人)和农业农村部科研杰出人才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为教育部“植物保护专业虚拟教研室”带头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农业昆虫学”负责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害虫生态控制和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30多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教材等8部,发表学术论文320多篇,其中SCI收录9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等,获第六届中国侨界贡献(创新成果)奖1项,省标准贡献一等奖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

2023年10月11日



编辑:朱晗
终审:彭科峰